高级检索

“生物-工程协同”技术助力东营盐碱地小麦高产

  • 摘要: 在黄河流域盐碱化耕地面积扩大的背景下,该文以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规划(2021—2025)》为指导,采用多维数据模型,结合田间试验与数据分析,集成耐盐品种选育、土壤微生态重构与智能决策系统等技术,构建东营盐碱地“生物 - 工程协同”小麦高产体系。探究发现,该体系通过水盐调控与微生物互作协同,使水肥利用效率提升 37%,对产能跃升贡献率达 73%。 2024 年东营区小麦亩产达 520 kg,较传统增产 28.6%,核心示范区亩产更是高达 551.3 kg(1亩=1/15 hm2),创区域盐碱地小麦单产历史新高。其不仅实现了盐碱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显著提升,还为盐碱地高效利用提供了创新且可复制的技术范式。

     

/

返回文章
返回